防汛避险外迁居民回家注意事项明白纸
洪涝退后3-5天是防病的关键期。预防重点在“病从口入”,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个人卫生。
(相关资料图)
一、及时清污、消毒不可少
暴雨洪涝之后,防汛避险外迁居民回迁时,应在确定建筑安全的情况下,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首先要清污,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垃圾污物,及时排除积水;家畜家禽、鼠类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深埋处理或焚烧;家具、橱柜使用木炭、竹炭或除湿剂帮助吸附水分,降低霉变风险;对卫生间(旱厕)、地面、墙面、台面、家具、食具、器皿等开展消毒后,再安全回迁。
二、注意饮用水卫生
不要喝生水,要喝开水,或者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暴雨洪涝后饮用水容易被污染,煮沸消毒最简便有效。
三、注意食品卫生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暴雨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饿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采食野生蘑菇。
四、做好防鼠防蝇灭蚊工作
暴雨洪涝期间,改变了蚊子、老鼠、苍蝇等病媒生物的生存环境,更利于它们传播疾病。因此,要尽快清除暴雨后沉积淤泥和环境垃圾、疏通沟渠、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消除蚊蝇孳生地,通过采用药物喷洒、毒饵诱杀、粘捕等各种办法消灭蚊蝇。提前规划防鼠措施,禽畜圈养,杂物堆放离地,食品妥善保管,首选鼠笼、鼠夹、粘鼠板等器械和物理方法捕鼠灭鼠。
五、警惕暴雨后传染病的发生
洪涝发生后,水源、食品、生活环境被污染,再加上外迁群众精神心理压抑、休息不足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等,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传染性疾病。
1.肠道传染病
洪涝发生后,不应喝生水,吃生冷、腐败变质、被污水淹泡的食物,否则就可能会使病菌、病毒经粪-口传播而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性疾病。
2.呼吸道传染病
洪涝发生后,外迁群众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营养摄取不足等可能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集中居住,人口密度高,卫生条件差时,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新冠、肺结核等。
3.虫媒传染病
洪涝发生后,高温高湿非常利于蚊虫滋生,可能会因蚊虫的叮咬诱发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血吸虫病、登革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
4.接触性传染病
暴雨污水中的成分复杂,可能混有垃圾、化学物质等,如果手卫生没有做好,可能引起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皮炎等接触性传染病。
因此,暴雨洪涝期间,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
此外,防汛避险外迁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恢复,应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或到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咨询。
广阳区疾病预防中心
2023年8月1日
转自健康广阳
原标题:《【关注】防汛避险外迁居民回家注意事项明白纸》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