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身处乌蒙腹地的七星关区接续奋斗,全力抓好人力资源开发,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就业能力和水平,扩大人才在社会各领域的覆盖面,加速释放人力资源红利,为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人力资源支撑。
走进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加紧赶制订单,各生产线上活力迸发,发展势头强劲。
毕节明月生产车间。
【资料图】
“相关部门帮助我们在各大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我们到各个乡镇开展招聘会,帮助员工进行培训,用实打实的服务帮助企业发展。”相关负责人王冬阳介绍,入驻七星关经开区两年来,规模从7个人扩展到1300人。
据介绍,这是一家生产高端动漫衍生品手办模型的企业,在上海和中国香港分别拥有集团独资的经销公司和直销店,在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有直销公司及分销网点320余个,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在促进七星关区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在持续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会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推动完善配套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王冬阳表示,下一步,公司争取年底规模扩大至2000人,同时提升就业培训,帮助群众提高劳动技能,为七星关区经济增长助力。
近年来,为确保群众更好就业,七星关区构建了以创业示范孵化基地为核心,创业示范基地为重点,特色创业街道(镇)、社区(村)为支撑的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创业孵化发展体系,开展常态化“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形成以“政策宣传+企业招聘+就业指导+免费推荐”为一体的劳动力供给服务体系,持续保障劳动力供给,促进企业用工稳定。
工人在赶制订单。
“我在这里上班两年了,是通过招聘培训进公司的,现在有五千元工资,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相关负责人徐寿英说,在本地就业,兼顾家庭的同时还可以上班赚钱,一举两得。
为积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七星关区通过劳务合作社、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就业帮扶车间,构建了零工市场,大力培育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转化,让全区灵活就业人员有“歇脚地”和“加油站”,“一站式”解决零工群体就业难问题。
“我们带动了14名妇女就业,年收益约20万元,我希望能把车间经营好,带动更多人一起增收致富。”34岁的周巧原是大银镇木瓦村人,2018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和四个孩子搬到了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在街道的支持和帮助下,成为一名社区文化志愿者,她还和几名苗族同胞共同创办了以苗族刺绣为主的扶贫车间,从“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
工人在赶制订单。
“就业乃民生之本。”据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龙正永介绍,为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该中心围绕“内外”两条主线,做好群众就业工作。对外主要通过加强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劳务协作关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对内主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扩岗稳岗。从群众就业的具体措施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落实“1311”公共就业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点对点”有组织输出、实施公岗兜底保障等措施,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84.5万劳动力,实现就业76.4万人,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23个,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7588个,开展各类招聘会94场次,技能培训3049人,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335人27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0笔6648万元,实现有组织劳务输出59221人。
就业服务中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下一步,七星关区将持续聚焦就业服务,夯实政策落实,加大纾困稳岗力度,深化劳务输出,加强岗位储备,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开展技能培训,稳步提升就业质量,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再创人力资源开发新业绩。(图/文 李金苗)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