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任务

2023-04-03 09:04:53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日,上市银行年报陆续出炉。截至3月31日,已有21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报告。6家国有大型银行年报全部披露完毕。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银行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加大金融资源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资料图】

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既体现在信贷总量上也体现在信贷结构上。

在信贷总量上,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6家国有大型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6家国有大型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达10.6万亿元,占全国新增信贷规模的半壁江山,发挥了重要的“领头雁”作用。

在信贷结构上,去年房地产贷款需求疲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业则加大对基建、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小微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使得贷款总量保持增长,信贷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年报数据清晰呈现出“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态势。2022年,在实体经济相对困难的背景下,银行利润增速的放缓和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保持了一致。Wind数据显示,2022年,21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万亿元,同比增长7.35%,这一增速相比上年下降约6个百分点。2022年,宏观经济增速为3%,相比上年放缓了5.1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银行业应该把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首先,银行业应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特别是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投放要精准直达。

今年以来,银行机构的“首次”“首单”不断涌现,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3月27日,人民银行今年首次全面降准,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提供了保障。而随着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消费信贷需求呈现逐步回暖态势,部分银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量已超过去年上半年的投放总量。

接下来,银行业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战略发展,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好“加法”,并加强对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的前瞻性研究,创新产品服务,建立起与支持“三新”经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

其次,银行业应平衡好“让利”与“盈利”,通过合理让利,助推面临突出困难的实体经济行业加速复苏。

可以看到,作为最重要的让利措施,去年的贷款利率下降明显。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上市银行普遍面临较大的净息差压力。如何在让利的同时实现盈利,成为摆在银行机构面前的课题。

实际上,银行业应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顺应市场利率下行走势,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现市场主体与银行之间可持续的良性协调发展。在让利的同时实现盈利,银行机构应关注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包括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提升运营效率,从高效率中腾挪出更多的让利空间;二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收入来源,抓住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机遇,探索多元发展空间,拓宽相关中间业务收入;三是持续加强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保持自身持续稳健经营,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加大资本补充力度。

再次,银行业应完善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实现银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3%,从21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看,仅有两家银行不良率高于该平均水平,这显示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在整个行业中较为优良,且多家银行将资产质量改善归功于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接下来,银行机构要不断强化风险合规文化,关注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加快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强化科技赋能,加大线上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广泛引入征信、税务、发票、工程等多维度数据,依托大数据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和应用,完善风险预防预判、监测预警、管控处置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