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科技助力风险减量服务 保险机构强化风险管理者功能

2023-04-10 09:06:26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止灾于日常”正逐渐成为保险业在风险管理中践行的观念。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落地于实处,保险业在风险管理中不断推陈出新,行业身份随之转变,由过去单一的“事后赔付者”,转变为可以在灾害前期进行预警预防、灾害中期积极响应的“风险管理者”。


【资料图】

今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从风险减量服务的服务基础、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组织保障、依法合规等多个维度,为保险公司深耕风险减量服务提供了权威参考和指引。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财险公司积极响应,在车险、巨灾险、责任险等多领域多维度,积极开展了包括风险评估、查勘、预警、救援、培训等形式多样的风险减量服务。

开展全周期灾害预防服务

所谓风险减量,其基本特征是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瑞士再保险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达2750亿美元,其中,1250亿美元由保险公司承保,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平均每年增长5%至7%。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提升巨灾层面的风险管理能力亟须提上日程。作为新兴服务模式,保险公司深度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符合其自身利益。如今,不少保险公司通过巨灾工具系统对即将受灾区域的公司、个人进行预警和分析,可以较好地实现巨灾风险规避,通过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减轻巨灾带来的损失。

2022年,阳光财险自行研发基于位置智能、灾害大数据技术的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融合灾害、地理、气象、保险等多学科,实现对保险标的地理风险的智能、精准分析。同时,可实现承保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快速预警,防灾减灾服务及时响应。

此外,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阳光财险打造了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减量服务创新案例;试点布设全国物联网监控网络,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全时的风险管控服务;组建红外热像专业技术队伍,开展规模化的风险隐患排查服务,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识别电气火灾隐患,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为强化风险减量服务效果,阳光财险还推出风险管理培训、企业防损咨询、工程风险咨询、应急救援演练等多种专业服务产品,为“企财”“工程”“安责”等客户提供安全生产风险减量服务,提高人员安全生产和灾害防范意识。

据统计,2022年,阳光财险累计为高风险企业/工程标的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工作5000余次。同时,采购超2万余套/件应急物资,包含水位监测仪、防汛应急箱、吸水膨胀袋、灭火器、灭火毯等,用于改善风险隐患,提升企业应对灾害的能力,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中国太保则开展了保前风险评估、保中走访查找隐患、险后案件回溯的保单全寿命周期事故预防服务。据统计,2022年,中国太保累计为企业排查风险隐患近13万条,为近1.1万张保单提供精准台风预警,为安责险客户提供近7.6万次事故预防服务。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风险防控平台“风险雷达”,中国太保完成104余万份风险查勘报告,提出80余万条风险改善建议,建立超过42万份风险档案,有效提升了企业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加大车险场景科技应用

车险一直以来是财产市场保费收入的“老大哥”,但同时其赔付波动大、案均赔款和赔付率高等问题也长期存在于车险市场中。特别是货车保险,由于其具有营运风险差异度大、信息不对称、运行波动大等特点,保险公司难以准确掌握相关信息。

一方面,大货车件均保费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承保这项业务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大货车事故风险、投保风险相对更高,风险管控不易,可能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的赔付和风险管理成本。因此,大货车经营者和保险公司都需要科技来保驾护航。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各种车辆数据因子的评估,提供驾驶行为监控和主动安全防范,了解车辆的运营效率和出险情况,实现保前、保中、保后的风险管理。如在承保前,基于车辆历史及在途驾驶行为,识别车辆风险等级;在承运期间,对承保车辆提供超速、疲劳驾驶、危险路段等影响行车的风险信息预警,降低在途风险等。

不少保险公司也在尝试加大车险场景下的风险管理科技创新应用。如瑞士再保险开发的瑞云智驾车险风控平台,通过该平台可收集车联网数据、保单和理赔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评估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在线率、安装效率等),跟踪赔付率变动并探索有价值的模式,从而使保险公司能选择有效可靠的服务提供商,并改善赔付率。京东安联保险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协助的方式,提供平台定位监控、驾驶行为评分、预警数据分析、胎温胎压监控、远程安全监控、疲劳驾驶监控、防碰撞监控、盲区监控、远程安全托管呼叫等功能。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