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间隔10年之久,日本央行迎来新“掌门”:4月9日,植田和男接任黑田东彦成为日本央行行长,任期5年。4月10日,植田和男和两名副行长冰见野良三、内田真一举行了就职新闻发布会。2013年以来,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一部分,日本实施了超宽松货币政策,但其政策效果一直备受质疑。在日本经济表现低迷且通胀不断走高之下,长达10年的“黑田东彦时代”终于画上句点,植田和男对于日本货币政策有何看法?他会给日本央行带来哪些变化?
坚持宽松货币政策
“实现物价稳定一直是日本央行过去25年的长期挑战。我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尽一切可能努力,利用我迄今为止的经验,完成实现价格稳定的使命。”植田和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当前的经济和价格形势,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资料显示,植田和男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师从知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1998年至2005年,植田和男曾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是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者。
综合来看,截至目前,植田和男在维持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上并未动摇,“安倍经济学”也尚未终结。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出任日本首相,为扭转日本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的局面,日本政府推出“安倍经济学”超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此之中,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成为重中之重。随后,安倍政府任用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行长,2013年4月,黑田东彦推出质化和量化宽松政策(QQE),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QE)时期的国债购买规模,承诺长期持有已经购入的国债,保证在实现2%的通胀目标之前不会改变该项政策。2016年9月,黑田东彦在QQE的基础上引入国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日本央行一直将基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目标区间设定在0%附近,并将此当作一种维持整体市场低利率的手段。2022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意外转向,宣布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上限上调至0.5%左右,高于之前0.25%的上限。但日本央行称,调整YCC不是退出宽松政策的前奏,而是为了应对债券市场功能弱化、增加政策可持续性。
植田和男坚持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日本经济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风险,需要刺激性政策的扶助。数据显示,从2021年一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的8个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年率呈现正负交替,一直未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正增长,显示日本经济尚未进入稳定复苏通道。从内部来看,日本居民收入上涨幅度低于物价整体涨幅,真实购买力收缩,限制消费复苏。2023年1月,日本实际工资创8年来最大降幅,但同期日本核心CPI攀升至4.2%的高位,远超居民工资收入涨幅,导致实际工资同比减少4.1%,连续10个月出现下滑,对个人消费意愿带来较大冲击。日本政府实施涨薪促进税制以鼓励企业为员工涨薪,但企业利润收窄使企业涨薪能力受阻。从外部来看,受美欧持续加息、金融市场巨震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仍存,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日本难以独善其身,日本经济不确定性风险上升。
或向温和宽松方向调整
尽管植田和男在维持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上并未动摇,但对比而言,其措辞相比黑田东彦更趋温和。4月10日,植田和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负利率为当前的货币刺激提供了基础,目前维持负利率是适当的。YCC政策的任何重大转变,都需要考虑经济、价格和市场因素。植田和男强调,日本目前还不具备大幅加息的条件,但利率小幅上升对金融体系来说不是大问题。
对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植田和男指出,他不能确切说明何时能实现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要达成2%的通胀目标不容易,而外部冲击是未能达到通胀目标的一大原因。他表示,在任期内将尽最大努力实现通胀目标,同时关注宽松货币政策副作用。这与其2月24日出席日本国会众议院的确认听证会上的表态一致。当时,植田和男也指出,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有多种副作用,但目前政策是实现价格目标的适当手段。
由于2022年以来欧美主要央行转向激进加息,日本央行持续宽松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已经暴露出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10年期日债收益率曾较长时间处在0.5%之上,突破日本央行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设置的新上限,日本国债市场抛售压力较大;日元大幅贬值、日本通胀飙升引发民众生活成本暴涨等。有迹象显示,高通胀对日本经济特别是居民消费构成制约。2023年1月,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4.2%,连续17个月上升,创逾41年新高。在疫情好转背景下,日本居民外出和访日游客增加,但物价高涨导致民众节约支出,2022年四季度个人消费仅环比增长0.3%。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植田和男上任后,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或将在一段时间内仍旧维持超级宽松,但会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进行逐步调整。在经历了近10年的超常规货币宽松后,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促进效果不断削弱,且其引发的各种副作用日益增强。预计未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将逐步朝着温和宽松的方向调整。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