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家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 半数险企偿付能力指标有所下降

2023-08-16 10:00:31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日,保险公司陆续公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13日,已公开发布报告的146家保险公司中,包含63家人身险公司、73家财产险公司以及10家再保险公司。整体来看,多数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指标下降,偿付能力不达标企业为16家。

7家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是一家公司将来能否如期履约的能力证明。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合格需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以及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3项指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二季度人身险行业情况来看,仅26家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有7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其中,本期(2023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保险公司包括渤海人寿、长生人寿、华汇人寿、幸福人寿、合众人寿。5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均已超过两个季度。

资料显示,长生人寿目前仍处于股权转让阶段。该公司表示,受此消息影响,公司从机构到总部层面的员工稳定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员工稳定性下降对公司运营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操作风险指标有所下降,最终触发风险综合评级下降。

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长生人寿曾表示,上海银保监局针对其风险综合评级情况下发了《风险综合评级通报》,要求其进行相关整改。据悉,目前长生人寿已制定了相关计划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发展与风控管理,提升专业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加强运营管理,提升保全、理赔时效,降低客户投诉等,以期尽早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等级。长生人寿表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在员工留存、运营时效、客户投诉方面的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幸福人寿表示,评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可资本化风险评级得分下降。针对这一风险,公司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制定并推动落实风险整改方案,强化业务、投资、财务和精算的统筹联动,风险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分析各项评级指标的风险管理导向和改进措施,持续动态监测,加强各条线操作风险管理以及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以期改善评级结果。

其余3家人身险公司也表示,主要风险来自公司治理、操作风险等方面,目前均已加强指标监控及分析风险成因,并持续跟踪、推进各项整改要求,持续改善公司风险薄弱环节。

另外,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两家公司有两项至三项指标不合格。具体来看,三峡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22年四季度的106.87%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83.73%,再进一步降至75.13%,风险综合评级也由C类降为D类。三峡人寿表示,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偿付能力承压以及相关战略和可资本化等风险,并提出包括继续加强相应风险的整改、推动风险偏好体系和关键风险指标库建设、改善内控合规短板、落实偿付能力管理方案等6项改进措施。

北大方正人寿为另一家D类人身险公司,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9.53%和19.77%,严重低于监管要求。

对此,北大方正人寿表示,目前已对风险综合评级的各大类风险和子类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在对可资本化风险加强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管理方面,正协调各方股东,尽快达成并执行有效的增资方案;对难以资本化风险方面,根据操作风险各子类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指标进行管控,分解管理职责,要求加强管控,持续提升或改进指标状况,并将部分指标纳入风险监控指标体系,作为关键风险指标进行管理,根据指标所处的阈值范围进行异常跟进,监督整改。对于薄弱指标,公司组织整改,并季度追踪,持续逐步改善提升指标状况。

根据规定,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险企为重点核查对象。除上述偿付能力不达标人身险公司外,复星联合健康由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3.2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6.49%,信泰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6.72%,均达到“警戒线”,两家公司将被监管重点关注。

除了上述个别公司,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均处于合格范畴,且有15家人身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水平。其中,AAA类人身险公司包括安联人寿、中英人寿。另外,新华养老和国宝人寿两家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提高了122.19%以及80.4%,成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最多的保险公司。

国宝人寿表示,公司持续推动改进措施落实,一是不断夯实公司资本,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产配置,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稳定;二是逐步扩展合作渠道,均衡业务占比,稳步提升保费规模;三是加强内部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各条线人才储备;四是加强各部门问信息交互,设立关键数据岗位AB岗复核校验机制,提高公司数据治理能力;五是持续完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落实七大类风险责任机制,持续推动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公司风险防控能力。

9家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财产险方面,已经公布数据的39家财产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9家财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新近成立的比亚迪财险以及此前偿付能力就存在问题的安心财险两家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8月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了深圳比亚迪财险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累计净利润2746.49万元,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D,偿付能力不达标。根据比亚迪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财险实现保费收入60.79万元,较一季度末保费收入有所下降;净利润-2746.49万元,较一季度末亏损大幅增加。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比亚迪财险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从-428.59%增至949.54%。但其最近一期(2023年第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偿付能力仍不达标。

就偿付能力问题,安心财险表示,公司主要面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短期健康险、车险等主要业务停滞,流动性压力较大等风险。原银保监会曾于2021年1月13日正式向安心财险发送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公司采取责令增资;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限制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等行政监管措施。目前,公司还在全力推进增资工作,以期尽快实现实质性进展。对于拟采取的改善措施,安心财险表示,在可资本化风险方面,2023年公司继续全力推进融资工作,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尽快恢复供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对于难以资本化风险,理赔方面,监控立案注销率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针对新发案件,后续将加强估损技能、提升考核力度。流动性风险方面,把控日常支出,全力推进融资工作,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

除上述两家财产险公司外,都邦财险、华安财险、前海联合财险、渤海财险、富德产险、安华农险以及珠峰财险7家公司评级为C类,也处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范畴。

其中,都邦财险风险综合评级由D类升至C类。都邦财险认为,获得C类评级的主要风险有三方面:一是可资本化风险,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低于150%,内源性资本占比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公司治理结果不佳,导致操作风险评分较低;三是盈亏情况、保费增速、已发生已报告末决赔款准备金发展偏差率、人员离职率、股权质押率、高管变动等指标在行业排名中处于较低水平。整体看主要是经营情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供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公司治理等操作风险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所致。据悉,目前都邦财险正开展整改工作,组织各部门分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确定整改完成时间,持续推动各部门的整改,按月度调度监控整改情况,监控各项风险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整改进度。

富德产险称其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公司治理问题突出,公司近一期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为E级,本季度公司治理条线操作风险得分不超过40分,公司治理项得分为40分;二是公司战略风险得分下降;三是公司声誉风险得分下降。对此,富德产险表示,目前已经完成《公司章程》修订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同意,下一步,公司将根据新的《公司章程》,选举确定公司新的董事长与总经理,规范三会一层的运作。

珠峰财险表示,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可资本化风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内源性资本不足以及难以资本化风险中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方面。针对公司风险综合评级情况,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公司对风险综合评级结果通报,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在可资本化风险方面,通过强化算账经营和推动增资扩股两方面,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在操作风险方面,投资部门已补充1人,缓解了人员短缺问题;在声誉风险方面,着力提升投诉处理能力。其他风险问题,继续落实2022年四季度提出的整改措施,持续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渤海财险称其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C类,主要是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已经采取或者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强化成本精细化管控、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等6项工作。且其加快落实资本补充工作,推进发债增资取得实效,加快推进增资引战工作,全力开展次级定期债募集工作。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已完成2.3亿元次级定期债的募集。

其余偿付能力不达标财产险公司也表示,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等,各财产险公司持续与监管部门沟通、明确整改方向,对重点风险综合评级指标开展定期监测分析,建立督导整改机制、将评级指标管理要求融入指标责任部门日常管理,从源头加强风险预防效能,提升整改效果。

另外,19家财产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其中,AAA类财险公司包括三井住友、日本财险、劳合社、苏黎世(中国)、东京海上5家。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