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更加考验上市标的质量

2023-03-24 14:15:08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资料图)

3月22日起,首批主板注册制企业IPO询价正式启动,新股申购的大幕即将开启。相比核准制,全面注册制下,新股申购更考验网下投资者的研究能力。全面注册制下的发行价格是通过市场化方式,由承销商和参与询价的专业机构协商确定,在这种方式下,高的市盈率可能会达到100多倍,“打新”的难度无疑增加了,甚至可能出现“打新”亏损等情况。不过,新股破发、发行失败、打新亏损等,本来就是市场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落子”。客观上讲,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且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监管部门强调,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不是谁想发就发,标的关键在质而不是量。也就是说,全面注册制更加考验上市标的质量。

不放松质量要求,需要全面注册制改革坚持守正与进取。从上市发行制度看,IPO审核注册机制更加明晰,发行包容性明显增强:证监会职能转变,交易所和证监会职责分工明晰;主板上市规则优化,市场包容性增强。从交易制度看,以市场便利化为导向,主板交易制度进一步改进:一是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同时,发行承销制度方面,完善了新股询价定价机制,调整项目跟投机制。

不放松质量要求,需要全面注册制改革坚持打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全面注册制改革,以明确板块定位为指引,以细化监管分工为支撑,以引入“活水”为手段,旨在引导市场高质量发展。而用好引入“活水”的新手段,关系到市场资金的流向和上市企业融资效率。背后的关键在于优质企业标的数量提升,有了优质企业才能吸引长期资金,才能吸引机构持仓配置标的。当前,全面注册制下,主板IPO标准更加包容,IPO市场化、常态化发行成为长期趋势。一系列制度安排,最后达成的目的是要做好优质蓝筹企业的把关。

不放松质量要求,在全面注册制下还需要畅通市场出口。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应当有畅通的生态循环、完善的退市制度,使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及时退出,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的退市新规来看,A股不断细化强制退市指标,宽网细筛,2022年A股强制退市数量创新高,为全面推行注册制铺好基石。有统计显示,2022年A股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两年退市家数占30多年来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企业退市现象将更加普遍,未来还需要通过严格落实退市细则、加强退市执行力度、优化多元退出机制等,构建长期活跃、健康的资本市场。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全面注册制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一级市场,在全面实行注册制之后,监管部门不会放松对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督,相反会压实投行等各种中介机构的责任。因此,在注册制背景下,市场对投行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包括挖掘优质上市公司的能力、投行成交业务的效率和质量等。对于二级市场,IPO的市场化定价、主板首次公开发行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的规定,以及相应推出的融资融券规则等,都使得新股首发时的市场博弈更为激烈。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关键一环。全面实行注册制,不管是通过设置更灵活、包容的上市条件,还是优化IPO发行定价,都有助于引导国内资本市场更加市场化的发展,包括培养国内投行更强大的竞争力、提升服务国内产业链的能力等。全面实施注册制,对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能够更好地助推我国资本市场在新形势下实现“质与量的共同发展”。其中的关键,就是不放松对上市标的的质量要求,推动上市公司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有机结合。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