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如期而至,人流如织,福海舟忙。热浪翻滚之下,园里其他花儿都已早谢,只有莲花在水中伫立,随风摇曳,向游人致意。盛夏有荷,这是季节的恩赐;人们爱荷,那是精神的皈依。
从植物学角度看,莲和荷是有所区别的品种,但生活中人们常把莲花和荷花等同。古往今来,文人们对莲荷着墨甚多。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郑风·山有扶苏》)“扶苏”指枝叶繁茂的大树;“隰”指低洼的湿地;“荷华”就是荷花。这句话意思是山上长有森林,水塘盛开荷花。我没遇见那位翩翩少年,却看到一个浪荡狂傲的家伙。“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国风·泽陂》)溪流堤岸旁,长满蒲草和美丽的荷花。有位英俊少年,让我思念不已。开放在《诗经》里的这些荷花,据考证生长在陈州(河南淮阳)。此地相传是东夷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都宛所在,伏羲氏在这里始正姓氏,中华姓氏自此肇始。
(资料图片)
从《诗经》开始,莲荷就成为青春和爱情的意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梁·萧衍《夏歌》)“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梁·吴均《采莲》)诗中男女相恋、青春欢畅的画面,让人心生摇曳。采莲是江南夏天的重要活动,自古就有,南北六朝时更是把采莲作为一个盛大节日,皇帝带头、全民狂欢。梁武帝萧衍父子还创作了《采莲曲》,表达采莲时抒情欢快的心情,一度引发后人模仿。
有爱恋就有思念。“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并不远,相见却很难。怀春少女满心欢喜去开门,不见情哥哥回来。出门去采莲,看到莲花并蒂,更为忧伤。这首著名的《西洲曲》美丽缠绵,那莲花和女子美好的样子,曾让多少人恍惚。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乐府民歌《江南采莲曲》,可谓是采莲诗的鼻祖,质朴率真,不事雕琢。“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在流传至今的《古诗十九首》中,这首女子与男子的对歌式吟唱,情绪压抑伤感。
我国最早的咏荷诗是从男欢女爱开始的。青春期的爱情诱惑纯洁美好如莲花般,满眼花红柳绿。“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李白《采莲曲》)采莲女精心打扮,岸边柳荫深处的公子哥们在偷听少女们斗嘴嬉笑。李白只能骑马匆匆而过,有些伤感,正如他的青春和仕途理想般失望。“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这几首诗画面感和意境相似,皆用比兴和双关技法,“莲”谐音“怜”或“恋”,象征情爱。游鱼戏水莲叶间,喻男女鱼水之欢,或指劳动中相互爱慕的场景,格调清新活泼健康。莲花、荷叶、小船、俊男、靓女、歌声、笑声、碧水、游鱼等元素,相互组合映衬,采莲人在湖中泛舟穿梭,一人唱歌,众人相和,浓郁的江南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回忆往往美好,只是当时惘然。“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古风》)李白一生都在做梦。他自比荷花般鲜艳,叹息怀才不遇,却始终找不到扎根的地方。“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这枝鲜艳的荷花,李白想自己折下来赠给值得托付的唐玄宗,却缺乏扎根污泥的精神,只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就比他务实些。“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夏日南亭怀辛大》)李白为自身命运悲怀,孟浩然则在思念远方的故人。西山上夕阳慢慢落下,月亮在池塘边渐渐升起。推开窗户,夜风送来荷花的沁香,听到竹叶上的露珠滴答作响。此时,有无知音欣赏已不重要,还是做个好梦吧……
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或不同境遇之下,对荷花的心理感受和寄托自是不同。“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荷花》)世上没有一种花的颜色,可以和荷花相比。傍晚,在荷塘边的绿荫处铺席乘凉,烛光映照着华美的衣服,我们俩漫步在荷香里,不觉池水沾湿衣袜。想到秋日荷花凋谢,我们将要离别,只能在梦中寻找你……这是李商隐和王茂元的女儿恋爱时所写。荷花之美,比不上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时的李商隐,对未来充满期待。“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庭院里水清竹秀,清幽雅静。此地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秋雨打在枯荷上,那声音更添些忧愁。“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即使这首诗写给新婚妻子,可在李商隐心中,栽种在金盆里的莲荷,鲜花也好,翠叶也罢,最终都逃不脱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如同自己的婚姻和爱情。李商隐一生夹在“牛李党争”中,郁郁不得志。妻子过早病故,自己英年早逝。“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送臻师》)李商隐对莲花心理感受的变化,映射出他一生的悲剧命运。
面对莲荷,南唐中主李璟比李商隐更痛彻心扉,因为他失去的是江山。“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浣溪沙》)李璟面对荷花凋谢,香消玉殒,残叶满塘,悲伤在碧波间流淌。李璟一生骄奢淫逸,国力下降,淮南和江北被后周掠去,他从金陵被赶到南昌,最后死在这里,享年四十六岁。
晚唐时期,诗人陆龟蒙一生进士不第,自号江湖散人,曾为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他与李商隐性格迥异,常以《白莲》自喻,精神自由独立。“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其实,冰清玉洁的白莲,最应该生长在仙境瑶池里。无需别人赏识,她那纯洁之色、婷婷仪态,在晓月清风之下美丽绝伦。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清莲出淤泥而不染,但莲花和荷叶终将凋谢,“荷月”美好的记忆也会转眼成梦,而莲藕却在污泥中,默默地蓬勃生长。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咏新荷应召》)南北朝时,沈约自比新荷,初出茅庐时得到皇帝的恩泽,内心热烈,愿奉献才华。据《粱书·沈约传》载,沈约幼年时因父亲被杀,被迫流浪他乡。“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最终“遂博通群籍”,封侯拜相,果然“蓄紫复含红”。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秋天,天地萧瑟,惟有那枝红芙蓉傲然挺立,深深地扎根在污泥之中,从不随风摇摆。“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木芙蓉》)唐朝的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期间,移植一棵旱芙蓉到房前,不再把它和水中的荷花相比,孤芳自赏,自比芙蓉。“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东林寺白莲》)元和十年(815),43岁的白居易因在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案中出言不慎,被贬为江州司马,经常和东林寺的僧人交往,修禅悟道,自诩白莲花。事实上,白居易一生最在乎名利,最终还是活成了笔下“红莲”般的光鲜模样。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应邀参加一次文人雅集。席间,大家喝酒论诗,兴致很高,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著名的《爱莲说》。他对莲花的人格化表达为“君子”。从此,莲花与梅花一样,成为文人士大夫内心精神高洁的象征。
莲荷年年盛开,其形象和品质已深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里,早被异化为诗意的道德范式。“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凉生须鬓香生颊,沉麝龙涎却是村。”(《山居午睡起弄花》)南宋杨万里晚年退隐故乡田园,甘守清静,爱荷咏荷,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到“芙蕖落片自成舡,吹泊高荷伞柄边。泊了又离离又泊,看他走遍水中天。”他这一生从没有到过淮河北岸的中原,只是在江南杏花春雨里,梦想着汴京御园里昔日的荷花盈盈。见识过临安城的繁华如梦,富贵如浮云飘忽。他明白在故园用荷花浸泡的清水,最能洗净那颗疲倦浮躁的心灵。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杨万里去世600多年后,清代沈复别出心裁,用荷花茶慰藉内心。沈复一生坎坷,与妻子芸娘感情甚笃。芸娘最懂他,夏日一起品味荷花蕊里浸染的茶香,这与杨万里用荷花水洗脸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借荷花自我反省、映照本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花一草都被赋予人格化的道德和情感寄托,花草因此超越荣枯,获得永恒,永远摇曳在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成为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的根基……
(本文剪纸 张桂绒 作)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