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火遍全网 “多巴胺陷阱”到底有多可怕

2022-09-21 09:02: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连日来,号称“通关率不到0.1%”的堆叠式消除游戏“羊了个羊”火遍全网,让玩家们“痛并玩着”。有心理专家分析,“羊了个羊”火的原因就在于会让人上瘾,陷入“多巴胺陷阱”。

单从话题性与传播度看,爆款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无疑是成功的:它的致瘾性很强,无论是用畸低通关率激发用户胜负欲,还是用属地捆绑撩拨用户“地域攀比心态”,都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特别让人上头。

可就算这类休闲游戏再上头,也要避免“贪杯”。比起游戏通关,更该打通的是“游戏沉迷”这道关,否则,我们只能沦为自己赌徒心态的“囚徒”。

按照弗洛依德的“游戏宣泄理论”,游戏就是被压抑欲望的替代行为。在快节奏生活让不少人精神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的情况下,适当玩些休闲游戏,疏解压力、放松身心,再正常不过。

但生活不止眼前的游戏,还可以有更具意义感的探索,比如健身、跑步、阅读、听音乐等等。若轻易掉进某些小游戏设置的“多巴胺陷阱”难以自拔,那失去的往往不只是时间与精力,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能抵御感官诱惑与即时满足的自制力;又如对现实的钝感,在耐受性阈值被拉高后,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枯燥乏味。

正如心理学者所分析的,很多小游戏之所以让人上头,就在于成瘾设计。更何况,它未必能贡献出益智价值,还可能对我们进行套路。这样一来,我们不是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很容易将自身变成“广告肉鸡”。

某种程度上,比起难以通关的“羊了个羊”,怎样战胜自己薄弱的自制力,才是更难通过的关卡。

关键词 羊了个羊火遍全网 多巴胺陷阱 弗洛依德的游戏宣泄理论 游戏就是被压抑欲望的替代行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