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小麦品种命名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其中,“蜀麦”系列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川麦”系列来自省农科院作物所、“绵麦”“南麦”“内麦”“昌麦”分别来自绵阳、南充、内江、西昌等地的涉农科研院所......从小麦品种的名字,就知道它的研发者是谁。
有个系列的小麦品种,没有采用地名,而是用了育种方法,来标记品种,它们就是“川辐”系列。
田间表现
新品种小麦抗性优异
4月22日,在射洪市东岳镇九龙村,小麦一株紧挨一株,正值关键的灌浆期,还有20天左右将迎来收获。当天,当地种植大户文荣、胡术华夫妇在田边来回拨开小麦查看长势,欣喜地向到访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下文简称“省农科院生核所”)专家、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种子经销商等介绍今年的生产情况。
“这就是‘川辐20’小麦,是2021年通过省级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由省农科院生核所培育而成。”一株株穗大、饱满的小麦旁,省农科院生核所副研究员蒋云告诉记者。
“今年长得非常好,但比较密,下一季会减少用种量,让小麦有更充足的生长空间。”胡术华说,这是他们第一年种“川辐20”小麦,受到前一季玉米迟收影响,小麦较往年晚播1周左右,他们通过增加播种量保证产量。
除了长得好,更让文荣、胡术华夫妇欣喜的还有“川辐20”的抗性。
“今年蚜虫和条锈病都很少,防治效果明显。”文荣介绍,与其他品种相比,“川辐20”只在扬花期打了1次药,每亩可减少40元的成本。在产量上,往年其他品种亩产在380公斤左右,从今年“川辐20”的长势看预计可达每亩450公斤。
“川辐20”的抗性不仅得到种植户的认可,也得到了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证实。“地处川中地区的射洪是条锈病传播的必经地带,我们作为农业农村部和省重点病虫测报站之一,其中监测的重点即是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高级农艺师杨力介绍,今年小麦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水天气,具备爆发赤霉病的条件,但通过多次观察,当地“川辐20”并未爆发赤霉病,条锈病也基本不见踪影。
“川辐 20 抗病性鉴定为高-中抗条锈病,还可能有隐藏的抗赤霉病基因。”蒋云介绍,我省是冬小麦条锈病多发区,近年赤霉病逐渐加重,经过观测,川辐20对赤霉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扩展能力,根据分子标记检测,川辐20可能含抗赤霉病扩展的FHB2基因,这可能是川辐20耐赤霉病的因素之一。
系出名门
“川辐”系列小麦成绩显赫
“顾名思义,‘辐’是辐照的意思。经过辐照育种的小麦,就是我们小麦的‘辐娃’。”蒋云介绍,川辐20是 课 题 组 在 2010 年 以GHM3为母本,以川090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一定强度的辐照,6年7代选育而成。
“育种是创造变异和选择变异的过程。”蒋云进一步说,辐照诱变育种的优势有两方面,其一,两个品种杂交后有一个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辐照诱变可增加具有惰性和不活跃的基因片段重组概率;其二,在辐照产生的变异中找到有利变异,并进一步挖掘利用。
辐照?这样的育种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是通过传送带(或传送链)的形式,将待辐照种子运送到放置了Co-60放射源的辐照室内,辐照完成后再将物品传送出来。当然,这个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面对记者的好奇,蒋云说,在辐照处理过程中,是严格控制了照射剂量的。
事实上,“川辐”系列小麦发展至今已将近40年的历史。蒋云介绍,从 1984年“川辐1号”首次使用至今,已经历多代更迭,并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小麦产业发展发挥作用。
其中,由瞿世洪等第一代育种专家培育的“川辐1号”,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在四川、陕西、福建等地种植面积超过1000多万亩;由宣朴、杜文平等第二代育种专家培育的“川辐5号”为我省第一个小麦花培品种、“川辐7号”“川辐8号”是优质的弱筋小麦品种。
时至今日,由蒋云等青年一代为代表的省农科院生核所第三代作物诱变育种专家接过老一辈的“川辐”系列小麦,培育出国审品种“川辐 14”、省审品种“川辐20”等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川辐”系列小麦不仅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了资源材料,更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