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全程减碳” 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2022-07-18 08:22:20 来源:国际商报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广泛共识。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实现前“碳中和”目标。这对中国来说面临着怎样的绿色转型路径?对企业而言,又该如何在减碳大潮中赢得未来?在日前举行的2022施耐德电气“数字赋能全程减碳”创新峰会上,与会嘉宾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低碳转型已经是人类社会的大势所趋,不仅是一种国家责任,也要考虑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短期目标,还要树立长期攻坚思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表示,面对“双碳”目标,未来中国会发布更全面的政策,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包括从“能源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完善碳交易市场和绿色金融机制等,加快推进绿色发展。

樊纲提到,对企业来说,低碳转型既是责任,也是面向未来合规发展的方向。随着市场结构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演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青睐低碳产品,将不再为高碳排放的产品付费。这将给传统企业带来转型压力,也将为拥有绿色发展能力的企业带来更多商机。因此,企业发展必须顺应市场要求,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长李政表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顺应全球低碳发展大势、倒逼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战略之举,其愿景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这个愿景就是要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的贡献。”

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统计,现存的成熟减碳技术仅能完成未来1/3的碳减排需求,还有近2/3的减碳需求要依靠技术创新。由此可以看到,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其中,企业的创新任重而道远。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通过创新促进转型。”李政举例说,在能源供给端,通过创新可将传统能源系统转换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系统,从根本上撬动减碳。在能源需求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加速数字化和电气化,如工业部门探索氢能炼钢,建筑部门通过电气化实现零碳供热,交通部门采用更多电动车等,从而促进各行业提升效率、加速减碳。

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看来,面对“双碳”目标,企业首先要思考如何在推进低碳转型的同时保障业务的发展壮大,同时要考虑如何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减碳。“只有这样践行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双碳’时代的先锋。”

据了解,作为全球最早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之一,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23家工厂中有14家是“零碳工厂”。除了自身实践,施耐德电气还广泛赋能用户和生态伙伴,协同供应链上下游减碳。自2018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已经帮助客户累计减少3.58亿吨碳排放,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减少8亿吨碳排放。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还在2021年启动了全球供应商“零碳计划”,旨在帮助全球前1000位主要供应商到2025年将其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降低50%,其中包括中国近200家供应商。(记者 魏 桥)

关键词 数字赋能全程减碳 中国企业 绿色转型 零碳工厂 企业的创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