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可能一项技术革新就将带来百亿元级别的新增产值!8月4日,在市政协“助力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深聊会”上,委员、专家和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围绕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建言。
一项农业技术革新带来150亿元新增产值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并瞄准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其中,我市大力推进种业科研攻关,多项研究成果走在全国前列,有力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发展迅猛的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也在深圳农业科技创新中大展身手。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积极引导腾讯、大疆、华为等一批深圳本土科技企业用数字赋能农业科技,积极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品牌,并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华为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构建“智慧育种”模式,运用数字技术对准生物育种表型数据获取、多组学育种模型开展科技攻关,比传统育种效率提高70倍,技术革新将带来150亿元新增产值。
与会人员认为,深圳要继续发挥优势,坚持以数字赋能,不断拓宽深圳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赛道,提升深圳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质量。
解决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两张皮”
“农业食品将为深圳带来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中国农科院深圳市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产业发展处副主任陈建涛表示,深圳要享受这万亿级产业的红利,就要构建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的生态链,而当前最重要的是补足链条短板。
陈建涛认为,目前,农业创新上,科技和产业还是“两张皮”,主要原因是科研与企业需求对接上存在较大偏差。“中国农科院34个研究所有9000多个专利,但知识产权的转化只有不到30%,很大一部分是闲置的。”陈建涛表示,一些科学家善于做研究、发文章,但对市场的判断和研发方面有先天性的缺陷。同时,调研显示,企业的需求偏向于直接把科研成果拿来用,而不愿意在应用研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转化,所以中间出现了“断档”。“我们正和几个单位组建深圳种业集团,成立5亿元的种业基金,希望能将这个链条打通。同时,我们也呼吁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把成果转化这个环节打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良性发展。”陈建涛说。
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也建议,鼓励商业保险、金融机构等主体,根据种业科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社会效益大等特点,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产品,降低科研试验风险。
向对口帮扶合作地区“借”农地
“深聊会”上,多名与会人员认为,深圳市完全有条件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但不可否认,深圳的农地面积有限,其中有3万亩是基本农田,成为深圳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
市政协委员、优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杰则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农地是深圳农业发展的一个约束,但不是瓶颈,深圳可以把农业科技创新总部留在深圳,而深圳对口帮扶合作的地区可以作为深圳农业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实践地,从而解决深圳农地紧缺问题。
深圳市农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占路则建议,深圳的农地要“宝地宝用”,改变目前管理机构比较分散、使用单位五花八门的现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以市场化和政府补贴的模式彻底解决市内土地撂荒问题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龙华区政协委员、深圳市菜博士都市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茂珍也建议,可以将社区、企业闲置场地盘活,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社区农场,在都市中成就新业态、新产业,努力实现为国家“再造万亩良田”的目标。(记者 周元春)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