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窃照黑产猖獗 “间谍”设备销售平台该不该置身事外?

2022-08-29 22:15: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充电宝能摇身一变成为“窃听器”,水杯可被改造为“定位器”,微型相机就隐藏在电源插座中……据媒体调查发现,时下窃听窃照黑产猖獗,让人心惊肉跳,即便是专业人士恐怕也防不胜防。

众所周知,用“间谍”设备窃听窃照属侵犯隐私,会埋下不容低估的安全隐患。而更令人忧虑的是,窃听窃照黑灰产暗流汹涌,已形成一条黑色利益链。

其实,无论生产还是销售“间谍”设备,都于法不容。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将日常生活用品改装成具有定位、窃听功能的商品,根据“两高”司法解释等,这一行为也被明令禁止。

刑法还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以购买“间谍”设备为例,买来后如果用作监视同事、偷听领导谈话等,就侵犯了他人隐私,应受到法律惩处。

“间谍”设备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平台该不该置身事外?调查显示,在一些网购平台上,以“监听”“远程录音”“精准定位”“摄像头”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可搜到大量相关商品。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有责任把住信息安全关口,应该通过技术升级压缩此类交易生存空间。

不法分子越来越狡猾,窃听窃照手段越来越隐蔽,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尤需加大打击力度。要在强化事后惩处的同时,注重事前防范,即推进全链条治理。

防范“隔墙有耳”,重在治理有术。在法律惩处上增强震慑力,在技术防范上提高精准度,让窃听窃照黑灰地下产业无立足之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防范窃听窃照的同时,也要做到不购买“间谍”设备,更不要非法使用“间谍”设备。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王石川)

关键词 窃听窃照黑产猖獗 间谍设备销售平台 不容低估的安全隐患 一条黑色利益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