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科技应用正在蓬勃兴起,科技领域与金融行业已经到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此大背景下,由中融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中国新金融发展联盟等联合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融联国际俱乐部等单位支持的2017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以“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殊途同归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等200人出席此次论坛。其中,悠融董事长梁晓伟受大会邀请,就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与在场嘉宾展开了分享。
金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两个维度
梁晓伟在大会演讲过程中提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其实在改变两个维度,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由产品导向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科技金融的发展来说,就如同建造一所房子,由充当“地基”角色的互联网技术通过迭代升级,科技金融发展到最后就是数字金融。这三者之间,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因为成本等问题而无法服务的分散市场的问题,使传统金融能有效的做到线上线下连接、扩展渠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的体现是最为突出的,互联网最擅长的是能够很低成本的去连接长尾和分散市场。很多长尾市场在中国传统金融领域是空白或者是没有得到非常有效的服务,而这一部分可以一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支付、云储存来进行实现,最终形成“去中间化”,带来真正的透明。
金融科技为业务提供技术基础设施
“金融科技的属性是为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梁晓伟说。目前,真正的科技金融不应该是简单的追求规模,而是用技术来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让科技驱动引领未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是金融普惠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而技术能够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能够更高效的帮助金融企业解决信任的问题。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信用的本质是充分有效对称的信息,大数据的分析、云计算、区块链、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等技术的发展,为交易双方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更充分的数据支持。
科技金融在这个板块当中,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更精准的去匹配到了用户个人的需求,这样高精度的匹配,可以减少中间不必要的复杂的流程和环节,带来更高品质的服务,就像智能投顾,它的演变是人机交互、智能顾问。可以通过分析一个用户的身体状况、喜欢的食物、常用交通工具等等,来完成精准的推送,让客户更高效的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数据金融的数据化、智能化创新
最后是数据金融在数据化、智能化应用方面的金融创新,创新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更加便捷,要么是成本的下降,要么是风险的下降,要么是使用更为便捷,至少要满足其中一样,才能称之为创新。
所有行为习惯所留存的记录,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一定是精准的。科技金融对社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科技在金融服务应用的升级方面,高精度的匹配可以更加精准的推送和服务,节省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高品质的服务以智能投顾为代表,让用户更好的享受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服务。梁晓伟提到,在整个应用当中,包括催收,是不是可以将催收的策略进行配置,进行人工智能催收,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包括在消费金融环节,各种数据类的应用、数据类的计算模型是否可以帮助企业更快的屏蔽掉整个信贷风险和运营风险?通过人工智能的生物识别、人脸识别等系统,能不能让用户的支付更加便捷、安全的完成交互?
而金融科技的数据化、智能化创新正是首山目前在做的事情,通过数字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快速智能决策、数据模型做的对外部分的输出,首山形成的产品包括科技金融板块个人信用评级、预授权业务、资产处置、针对反欺诈黑进系统还有场景分析类的数据决策。信贷领域、消费领域的普惠信贷,包括融资租赁合汽车金融、智能投顾等方面的服务。此次会议中悠融还受邀加入中融联国际俱乐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打造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的新范式。
悠融的核心创始成员均来自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业务涵盖:科技服务、助贷服务、风险管理、智能投顾、商业保理。旗下拥有明镜风控系统、黑镜信审系统,消费分期产品百宝贷、及时授信产品UFO、预授信产品闪信贷、综合金融产品APP银钱铺子;针对企业贷后的风险管理服务产品信鸟催收,风险培训服务问信课堂。
线下布局全国100多个城市,拥有服务网点近120个。集合了地缘优势、专业属性、后期服务、线下风控以及作为线上移动端的数据入口。悠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产品组合;为各种用户提供优质的金融科技服务,真正做到用科技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用金融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衣食住行。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