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泳 何建勋
什邡市2014年初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17户,贫困人口16471人,德阳市级贫困村4个。目前,尚未脱贫的贫困户1475户,贫困人口2770人,德阳市级贫困村1个,将于2017年底全面脱贫摘帽。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四川省健康扶贫“五大行动”,立足“贫因”,抓住“贫根”,下足“绣花”功夫,夯实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补齐了贫困短板,“看病难”基本解决、“看病贵”极大缓解、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管理得到加强、基层建设成效明显。
一、精准识别,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一人一档”详尽调查摸排。我市对贫困人口进行了全面筛查,建立完善了个人健康档案,并对致贫原因进行分析评估、分类管理,贫困人口建档率100%。2014年以来,患病贫困人口5227人,残疾贫困人口3110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病、返贫的占50.62%。患病率排名前20位重点疾病的贫困人口1763人,初步评估能一次性治愈的270人,维持治疗的571人,需要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贫困患者922人。
——“零微距离”精准链式服务。全市各医疗机构专门设立贫困人口疾病诊疗服务窗口,落实挂号、就诊、取药、住院、出院、缴费等“一站式”服务,设立扶贫病床共87张。建立特殊对象分级分类诊疗服务绿色通道,对病困人口中需住院治疗的重大疾病患者实施“1+5”救治措施,即每名患者落实一家医疗机构、一名主管医生、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目标、一套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一系列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具体措施,实现住院电话预约、医院预留床位、预约会诊、检查和手术,及时安排。实施贫困人群就医“先诊疗后结算”制度,贫困人群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住院不缴纳住院押金,诊疗结束后,由医疗机构凭相关材料与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各类经费保障机构直接核算。
——私人定制,落实订单精准服务。按照群众“点单”、机构“制单”、团队“接单”模式,落实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功能、职责、任务,如南泉镇、隐峰镇认领“扶贫超市”医疗保健订单100余单,覆盖保健咨询、寻医问诊、药物购买等各个方面。树立“多快好省”理念,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主体,制定了契合贫困人群的诊疗服务包,通过准确科学快捷处方,提供更多的诊疗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和上级医院建立起绿色转诊通道,享受更快的转诊和专科服务;通过在村民聚居地建设“健康小屋”,实现更好的健康促进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促进和合理的就诊指导,减少不必要的诊疗,省费用省时间。以南泉镇为试点,创新家庭医生差异化签约服务模式,逐步推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全域全程全覆盖,让群众足不出村,推门就能问诊就医。目前,全市16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
——“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完善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管理系统,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精准管理。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截至2016年底,我市免费开展各类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22413人次,减免(补助)各类费用累计 589.652万元。在办理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时,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缴费标准给予全额代缴。2017年所需92.8万元经费由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统筹安排,确保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
——“两保、三救助、三基金”政策兜底。严格执行医疗控费政策,市人民医院建立医疗费用智能审核系统,2016年医疗费用增幅为1.72%。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全报销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实现了县域内住院合规费用报销100%,门诊费用报销90%,经转诊到县域外合规费用报销90%,就医费用“微支付”。2016年,全市贫困患者住院2105人次,总费用830余万元,兑现报销782万元,患者自付比为5.84%,慢病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
二、全程管理,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顶层设计,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全民健康作为促进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脱贫攻坚的破题之举和长效之策。按照“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做健康什邡人 创健康什邡城”2020规划》,采取“市上出意见,系统建办法,单位定制度”方式,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将各项影响群众健康的因素纳入政策考虑,全面优化健康促进的支持性环境,为健康扶贫提供了政策基础。
——体系覆盖,编制全民健康网格。实施“全程健康管理”工程,全面覆盖“新的生命出生前、风险未出现时、病变未发生时、身体未衰老时”,筑牢“因病致病、因病返贫”防御屏障,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晚得病,推动基层卫生运行模式由以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双轮驱动向“全方位、全程化”健康管理加快转变。以城乡社区(村)为重大疾病的防治的基本单元和主要场所,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细胞工程”,推进重点慢性病“医养护保”一体化服务体系建立。例如,由本级财政全额保障,参照国家项目县标准深化开展“两癌筛查”;使用“小豆苗”APP,探索“互联网+”预防接种的工作模式;在师古镇率先探索,并已在5个镇推广的艾滋病网格化管理模式等,我市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均得到有效控制,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接受国家复查并高分通过,创建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开办“健康讲堂”、“农民夜校”,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和健康教育“五进、五讲”活动,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引导群众共做“健康守门人”,为健康扶贫提供了社会基础。
——三师共管,建立团队全面指导。建立纵向全程健康管理联系制度,为每名贫困群众发放全程健康服务联系卡。以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为重点,统一发放精准治疗联系卡。医疗机构组建精准治疗服务团队,由市级专科医师、镇卫生院全科医师或公卫医师、乡村医生纵向组队开展“1+1+1+1”免费服务,实现“三师共管”,即乡村医生每月进行1次上门访视和康复指导,镇卫生院医师每季度开展1次集中健康教育和入户随访指导,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市级专业医师团队半年开展1次面对面的健康检查指导。2016年,我市贫困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健康体检率100%,2017年贫困人口健康体检正在积极开展。
三、强基惠民,大力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推进县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按照“统筹、转变、改革、拓展、提升”的工作思路,推进市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近三年投入资金1.19亿元,实施市、镇、村医疗机构上等达标、提档升级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推行“县管镇聘村用”,推进县域内医防结合和医联体建设。目前,全市拥有三级乙等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疗卫生单位4家,镇卫生院全部达甲等标准,全市124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村医乡聘”比例提高到 35.4%。
——开展智力合作提升医疗水平。充分利用北京对口支援优势,并积极争取省级医疗机构的联盟指导,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人才与资源双下沉、“在线”与“在位”双对接、实现了能力与效率双提升。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与什邡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重点打造全省一流的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等重点学科;北京中医管理局和中医学会启动在什邡建设“三最”中医康养体系,华西附二院与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联盟医院,有效提升了我市医疗技术水平。2016年,县域内就诊率95%,其中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99.5%,市级医院对20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率达95%。
——整合下沉优秀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和义诊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镇卫生院建立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近三年下派中高级职称业务骨干到帮扶机构开展技术指导120人次,接收各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进修学习210人次。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强直性脊柱炎、肾炎、尘肺、肝炎、多部位骨折等需要住院治疗且治疗相对复杂、康复时间较长的疾病,借助远程会诊系统、上级医师巡回查房,指导收治医疗机构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方案精准实施。
——深化综合改革落实惠民政策。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药品“零加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扩面提标,贫困人口参合率稳定在100 %。建立了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将21种重、特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四、招育引留,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夯实基层卫生队伍。按照“增总量、提素质、调结构”基层卫生人才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强化事业单位公招、急需紧缺人才考核招聘及全科医师特设岗位招聘等措施,选聘具有执业资格、临床工作经验及较高学历层次的成熟型人才,充实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实施“组团引智”高校直选,每年选拔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及高护、检验、影像等特殊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三年内考取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证和其他相关证书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卫生事业人员的有关待遇。近三年基层卫生人员新招录244名,编制比医改前增加了643名。
——强化能力技术培训。近三年来,通过实施中央、省、德阳市卫生人才培训、社区卫生能力培训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项目,举办基层各种业务技术及管理培训班 68 期,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才12500余人,其中重点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余 人、乡村医生培训24000余人次。通过“公开直接考核+服务期制度+学费补偿”方式,开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11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到定向服务的乡镇卫生院上岗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卫计系统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504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 41.86 %;本科以上学历 47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 36.09 %。
——培养优秀领军人才。出台完善《什邡市引进全面创新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办法(试行)》,鼓励重点学科建设与项目研发,将领军人才培养与领先学科建设相结合,加快重点学科发展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鼓励和支持申报承担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允许自主组建团队,并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2万元/月的岗位津贴、2万元/年的学术交流补贴、3万元/人/年科研经费补助。拓宽学科骨干、带头人、领军人才培训交流渠道,通过聘请专家来院坐诊、手术、授课等方式,积极加强培训基地和专科建设,依托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及北京天坛医院对口支援,近三年柔性引进人才40名,强化专科团队进修培训90余人,打造全省重点和特色专科,带动我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综合施策,大力实施计生关爱行动
——坚持目标管理,逗硬一票否决。强化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党政考核一票否决”三不变,做到责任、措施、投入、落实四到位。2016年,按照年初层层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全市无一例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坚持利益导向,打造惠民计生。坚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两奖一扶”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探索实施了农村收养子女家庭(无亲生子女)扶助、特扶对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特扶对象住院护理险补助、特扶对象生日慰问、春节慰问、再生育关怀项目、困难计划生育家庭慰问帮扶、特扶对象免费体检等一系列地方扶助政策,形成与国家政策的有效互补,全市近7万个计生家庭享受到了实行计划生育带来的实惠。2016年,我市兑现给计生家庭的奖励和扶助资金超过430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配套资金超过1000万元。
——坚持“两非”整治,强化综合施治。建立和完善打击“两非”工作机制和部门、区域协作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做到在综合施治上有实招,在常态管理上见实效。2016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4次,查处民营医院涉嫌“两非”案件1起,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健康扶贫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全局,我们将把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继续以“绣花”功夫和啃“硬骨头”精神,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五大行动”,推动什邡健康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筑牢健康基础,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