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起成立的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在龙岗揭牌。研究院将围绕高端高分子材料国产化的问题,推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揭牌当天,研究院就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兄弟学校等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一条完整的“产学研”链条初具雏形。
这是深圳以高校为支撑,促进科教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随着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校在深圳创新链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持续为深圳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产、学、研,难分彼此,协同发展,深圳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圈。
引育高端人才
支撑原始创新
从“双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到“全球标杆创新城市”的城市定位,都决定了深圳要有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支撑。而要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人才无疑是最需要的“家底”。
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引育人才力度,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等编制管理方式,赋予其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高度自主权,并大力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这些都在吸引人才方面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
统计数字显示,深圳的全职院士中约六成来自高校,仅南科大一所高校,截至目前已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33人。目前,深圳共有高校15所,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占比69%,高校已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平台,为深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供了“最强大脑”的支持。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原创科技成果从高校诞生。2021年,深圳共有3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高校。深圳共有13个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有高校参与完成的项目也占据了很大比例。例如: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等单位参与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得了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正是高校+重点实验室+企业的智慧结晶。
牵头重要科研
打造创新引擎
“南科大一直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光明科学城建设,包括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南科大代理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说,建设大科学装置是深圳科技“源头创新”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南科大作为深圳的科技大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光明科学城建设责无旁贷;另一方面,这些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南科大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正如杨学明所说,光明科学城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目前,科学城内已经集聚了多个重大项目,包括综合粒子设施、深圳湾实验室等。而同时,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落子,与高水平实验室、大科学项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此外,深圳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引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也是高校云集,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扎堆。
截至2022年3月底,深圳已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各类创新载体总计超3100家,高校在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以诺奖实验室为例,目前为止深圳已有的11个诺奖实验室,9个落户在高校。2021年11月,南科大牵头申报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干预”正式获批,这也是深圳市获批的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带动提升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水平,建设中国南部的人才高地,深圳高校重任在肩。
重视成果转化
反哺高校发展
2020年12月,由南科大牵头的深圳应用数学中心启动建设。这是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也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数学中心。当时,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院士表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户在深圳,深圳蓬勃的产业机遇、密集的人才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离产业近,离市场近,这是深圳高校科研的一大优势和特点。深圳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机构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技成果向社会公开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通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全链条。
日前,深圳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深圳市高校专利情况分析白皮书(2022)》显示,深圳市高校2021年的校均专利公开量数据在国内主要城市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在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湾区高校中,深圳大学PCT总申请量位居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排名第一位。2021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南科大在3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榜单排名第7位,在2019年高校院所奖励个人现金和股份总金额榜单排名第3位。
以高校为创新“主战场”,展开科研和转化;再以科研软硬实力的提升,反哺高校的成长……今年1月印发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加快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面,探索“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学校+大型科研院所”“学校+龙头企业”等形式,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强化提升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有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方案”。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