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构建离岛免税良性竞争新格局 如何提升海关免税购物国际竞争力?

2022-07-26 09:57:33 来源:国际商报

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消费逆势猛增的背后,关于如何将免税政策的潜力发挥最大化,如何提升海关免税购物国际竞争力以角逐高端消费市场,一直是业界走向国际免税购物“深海”的过程中探讨的焦点,也是保障包括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等目标实现的发力点。

对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副研究员揭昊建议,应进一步推动免税市场良性竞争,细化支持免税店经营国产品的相关政策,形成良性竞争的“集团作战”优势。此外,对于有意进入离岛免税市场的外资免税品经营企业也可考虑适当放开准入。

“回溯离岛免税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海南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上取得了突破,为地方国企切入免税赛道进行了探索。这就更需要构建离岛免税的良性竞争新格局。”揭昊说。例如,海免、海旅投和海发控3家企业只能经营离岛免税业务,如果能开展口岸和市内免税业务,将可挖掘出更大的潜力。

揭昊表示,应积极发挥免税企业的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由中免带动珠免、深免和中出服等一批免税企业迎头赶上,不仅能有效提升中国企业的免税市场竞争力,也能协同提升对品牌商的整体议价能力。

他建议,对已获批免税品经营资质的10家企业,放开对其免税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进一步丰富中国免税市场主体,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支持在上海和广州等地新批免税牌照,打造免税消费新场景。同时,破除在免税市场引进外资经营就是让利的思维,允许DUFRY和DFS等外资企业参股经营各类型免税店。加大对境外免税品流入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规避非法分销行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宣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免税店打造成为扶持国货精品、展示自主品牌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自1996年国家批准对出境口岸免税店销售的国产品试行退税政策以来,虽历经20多年发展,我国免税店包括海南离岛免税店经营的国产品还不够丰富,进入国际主流免税渠道的中国品牌不多,除烟酒之外的商品价格竞争力也不足。”揭昊建议,应将“细化”作为支持免税店经营国产品相关政策的落脚点。

其中,在约束性政策方面,设定免税店内经营国产品的营业面积要求,及国产品牌(除烟酒之外)在免税品销售额中的最低份额。在鼓励性政策方面,支持免税店重点引入国产3C电子产品和香化产品等,支持中国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力度对国内企业宣传推介免税渠道,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免税行业展会,融入国际主流免税商的供货渠道。在监管政策方面,建议在外汇商品免税商店5000元及进境8000元的个人免税购物限额之外,增加一定数量的国产品专享免税购物额。

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许多中国消费者的“海外购”转变成为“海南购”。韩国是中国免税消费外流的主要区域,韩国企业也是中国免税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免税销售额17.83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005亿元),同比增长15%。韩国免税店对外国人的(中国人为主)销售额占比从2019年的83%增加到2021年的95.4%。

“韩国免税品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以更低价格向更少的外国顾客销售绝大多数商品。”揭昊指出,每年数以百亿计的境外免税品流入中国,不仅影响中国免税企业发展壮大和中国特色免税体系构建,由此带来的市场失真也给国家免税政策制定造成干扰。

“杰西卡的秘密”CEO王猛也认为,免税产业是完整的社会产业链条,生产制造、免税流通、文化输出和社会经济应该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闭环。中国国货品牌进入免税渠道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尚未构建渠道或对国际免税流通渠道相对陌生,国货品牌全球影响力偏弱等。支持国货进入免税流通渠道尚无政策细节出台,鼓励国产品牌发展,可推动免税行业向产业化升级。

可喜的是,目前国货精品进入免税流通渠道已被提上日程。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北京已有政策支持机场免税店销售国货精品,上海也提出支持免税品经营企业增设市内免税店,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

据悉,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等已进入上海浦东机场和首都大兴机场等机场免税店,伽蓝旗下的自然堂品牌也已进入吴淞国际游轮港的免税店,实现了国产化妆品进入免税店的突破。(记者 刘 昕)

关键词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消费 免税政策的潜力 提升海关免税购物国际竞争力 角逐高端消费市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