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京惠保”停售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作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近年来,惠民保的迅猛发展不仅丰富了商业健康险市场,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多补充医疗保障。但随着产品认知度提高,惠民保类产品的版本也越来越多,同城多个产品同台“唱戏”的场景非常普遍。随着“北京京惠保”停售,北京市惠民保类产品“一城多保”模式,也将向“一城一保”转化。未来,北京居民购买惠民保,将只有一款选择。
“北京京惠保”退出
(相关资料图)
“北京京惠保”和“北京普惠健康保”都是北京市近年来推出的惠民保产品。资料显示,凭借投保门槛低、保额高、价格亲民的优势,两款产品上线首年就分别获得了超过150万人、300万人的青睐,但也有不少市民对同城售卖多款惠民保类产品倍感疑惑。
10月27日,“北京京惠保”发布公告称,该产品于11月30日到期并停售,历史保单后续相关服务将由“北京京惠保”提供。同时,作为“北京京惠保”的承保险企之一,北京人寿将加入“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行列。
惠民保类产品是我国各地推出的定制化补充医疗保险,基于该产品可对当前医保制度的不足所发挥的补充作用,得到各地政府、商业保险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广泛参与,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爆发式增长。惠民保类产品火爆之后,保险公司纷纷“跑马圈地”,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惠民保“一城多保”的模式并不罕见。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惠民保类产品在保费设置、保障范围、保障额度等方面差异较大。比如保费设置上,2022年,四大城市的8类惠民保产品最低价为深圳重疾险39元,最高价为深圳专属医疗险365元;保障范围上,北京两大惠民保产品均覆盖医保内与医保外,上海“沪惠保”仅覆盖医保外项目。
鉴于项目运营时间短、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产品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款政府参与度较高的产品,一所城市出现多款惠民保产品,在产品定价、保障范围方面互为补充,给购买者增加了投保选择,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对于监管者来说,不利于统一规范;对于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投保人来说,对于眼花缭乱的“保保们”进行识别,则显得比较困难。
市场走向统一
日前,有统计数据显示,从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6月,面向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的惠民保类产品共有9款,省级产品共有24款,近130个地市拥有本市基本医保参保人专属的惠民保类产品。其中,同一座城市里就有好几款的“一城多保”的场景并不少见。
对于惠民保类产品的发展,银保监会多次强调应该坚持“一城一策”的原则,保障方案应体现地域特征,基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等有关数据契合当地实际医疗保障需求。
近日,也有消息透露,未来,监管部门将要求“在省级惠民保产品以外,一个设区市范围内当地医保部门原则上至多推动开展一个项目。”据悉,该方案尚在征询意见之中。
事实上,不只是北京市,全国多地都存在同城多款惠民保产品同台“唱戏”的场景。例如,宁波、福州、杭州等地曾先后推出了3款甚至更多的惠民保产品。如杭州市民可参保的惠民保产品包括“杭州惠民保”“杭州市民保”“西湖益联保”等,宁波市民可参保的惠民保包括“甬惠保”“市民保”“工惠保”3款产品。
当《金融时报》记者询问一位产险公司的销售代表购买者最关心什么的时候,他表示:“对于投保人来说,最想知道哪一款产品是政府所主导的,这往往是投保人面对同类惠民保类产品选择时产生的最大困惑。在销售惠民保产品时,这也是需要向客户解释最多的问题。”
北京市民刘阿姨对《金融时报》记者建议, 应该规范惠民保产品的名称,让老百姓在购买产品时对于政府责任有明确的了解,以防保险公司打障眼法,买到以次充好的产品。
“一城多保”也给惠民保类产品的可持续性带来隐忧。在经营过程中,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攀升,“一城多保”造成市场混战,有的产品甚至上线没多久就下线,极易打击购买者对于惠民保产品的信心,从而影响到参保率。
风险引发关注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由政府指导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取代商业味道浓厚的“北京京惠保”,是惠民保市场实践中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必然。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王健表示,同城多款惠民保统一可能意味着政府参与度提高,对于惠民保产品的扩面有一定意义。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惠民保尚处于早期的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的运营经验不足,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产品自身属性存在限制等,部分地区惠民保类产品在迅猛发展的背后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风险,对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据记者了解,停售后,2021年版“北京京惠保”的理赔,仍可通过“北京京惠保”微信公众号进行申请,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若住院时间跨2021年版“北京京惠保”保单和新保单生效期间,将按照两个保单的保险期间进行费用分割。同时,2021年版“北京京惠保”的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期限与该产品保障期限保持一致,2022年12月1日0时起将不能使用。
放眼全国,不只是北京市的惠民保类产品进行了步调统一的改制。2022年7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的一款惠民保“长沙星惠保”也宣布升级为“长沙惠民保”。资料显示,“长沙星惠保”最早推出于2020年7月,而“长沙惠民保”则是在2021年7月正式上线。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将进行惠民保类产品的统一和整合。
Copyright @ 2008-2015 www.7015.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财日报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licairibao@sina1.com.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3 392 950@qq.com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587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