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递!2023: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如何加力提效加大政策力度提升施策效能 专项债和减税降费值得期待

2023-01-09 07:52:20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债券精准发力拉动投资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22年,受疫情反复、地缘冲突加剧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一些波动,下行压力仍存,需求不足现象凸显。在此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有效促进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相关资料图)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2023年财政政策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重点把握5个方面: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以及严肃财经纪律。

那么,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如何加力和提效?怎样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更直接更有效地发力?减税降费、专项债又将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作出如是判断,这也是2023年要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的大背景。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表示,基于宏观政策稳增长的重要任务,2023年财政政策仍将是政策发力重点,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值得期待。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阐述了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刘昆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加力反映当前外需下行和总需求不足压力仍存,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力度上仍要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和债务,充分发挥财政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方面的作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2023年财政赤字安排是财政政策组合中的重要工具,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赤字率较去年可能会小幅提升。梁婧表示,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推动经济恢复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考虑到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而可用结余资金相比往年略显不足,预计赤字率目标将较去年有所提升,有利于经济持续恢复,同时,也为保持财政可持续和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持续发挥专项债投资拉动作用

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财政部累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其中,2022年截至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支持近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

“与往年相比,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及实际使用规模更大、发行节奏更快、投向基建比例更多、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对基建的支撑作用更强。”温彬表示,考虑到2021年四季度所发行的1.2万亿元专项债大部分在2022年一季度投入使用,2022年实际使用专项债资金规模高达5.2万亿元。

谈及今年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安排,刘昆表示,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钱等项目”问题,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一是将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二是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关于专项债发行规模,业界多有预测,但“专项债仍将在稳投资中起到重要作用”已成共识。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预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会达到4万亿元左右。一季度在部分专项债资金额度提前下达、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加快投放、商业银行基建领域贷款多增等支持下,基建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温彬表示,2023年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将会陆续开工建设,基建项目新增资金需求仍然较高。但为保障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长期可持续性、防范债务风险快速累积,新增专项债不会大幅度扩容,预计发行规模约3.8万亿元。在必要情况下,专项债结存限额仍有超万亿元的腾挪空间,可以发力基建。

注重提升政策效能

在加力的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要注重提效,即提升政策效能。刘昆表示,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罗志恒表示,2023年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效能的要求更高。财政政策既要对冲经济社会风险,更要确保自身风险可控,兼顾多重目标: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减税降费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平衡、短期经济社会稳定与长期内生增长动力的平衡、民生福利改善与科技强国的平衡。

减税降费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既能为纳税人带来“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又能起到“放水养鱼”,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备受各界关注。2022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围绕今年减税降费如何安排,刘昆表示,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将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经济运行 可持续性

最近更新